第130期-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铵毒害中的氮循环规律

来自NMT百科
Yonglei讨论2014年7月11日 (五) 10:52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稻铵毒及根系体外铵无效循环过程表征了水稻氮效率

提升作物氮效率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氮效率高低的判别一直依赖于田间试验的产量结果,耗时耗力。水稻是喜铵和耐铵作物,但并非不受高铵毒害。那么,耐铵毒程度的高低是否与水稻生长和氮效率有内在联系?

为了发现其中的联系,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施卫明研究组在《Plant and Soil》发表文章,通过非损伤测定技术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水稻苗期不同供铵水平下氮高效品种和氮低效品种之间的根系生长、吸氮速率、根分生区和伸长区NH4+外排的特征。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比氮低效品种具有更高的耐铵毒能力,表现为维持较高的根系生长和吸氮效率,维持能力与其根细胞跨膜电位和细胞内铵浓度密切联系,主要与根伸长区细胞铵外排活动和耗氧呼吸速率紧密联系。在高铵环境下,氮低效率品种根伸长区细胞将细胞内的铵外排到土壤中,外排率较氮高效品种高7倍之多,既浪费了吸收的铵态氮,又在外排过程中消耗了能量。

该研究结果对于如何在水稻的苗期就能判别作物氮效率,快速筛选氮高效品种,加快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通过其他农艺措施调控根系铵外排活动来提升氮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Chen G, et al.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UE) in rice links to NH4+ toxicity and futile NH4+ cycling in roots. Plant Soil, DOI 10.1007/s11104-012-1575-y (2011 IF 2.733)

全文下载

返回技术周报

200px

图注:水稻W23和GD根部分生区和伸长区在不同的NH4+处理下的NH4+流速。正值为外流,负值为内流。

取自“http://xuyue.net/wiki/index.php?title=第130期-中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铵毒害中的氮循环规律&oldid=174